[1] |
刘源泉.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百年演进及其历史经验[J]. 江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21, 38(6): 20-27. |
[2] |
赵振辉. 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观及其理论意义研究——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逻辑视角[J]. 江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9, 36(2): 84-92. |
[3] |
周银珍. 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及其当代意义研——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[J]. 江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7, 34(6): 82-87. |
[4] |
朱晓林,双传学. “网红”视角下“红色资源”网络传播模式探究[J]. 江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7, 34(2): 109-111. |
[5] |
杨治坤. 法的人性因素及其方法论意义[J]. 江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7, 34(1): 60-65. |
[6] |
孙德元. 论毛泽东的群众路线观[J]. 江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6, 33(2): 62-67. |
[7] |
周银珍. 意识形态视域下中国国际话语权顶层设计[J]. 江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5, 32(3): 49-56. |
[8] |
崔庆五. 传播学视阈下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优势[J]. 江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4, 31(5): 10-12. |
[9] |
王冬.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佛教共通的生态哲学意蕴解析[J]. 江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4, 31(4): 18-21. |
[10] |
卢军,高登权,田远芬.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方法与路径研究——经典作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践行群
众路线方法论述综述[J]. 江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4, 31(3): 5-8. |
[11] |
刘义贤. 重温毛泽东的群众观[J]. 江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4, 31(3): 9-12. |
[12] |
江巍,徐生. 《新青年》传播马克思主义起点初探[J]. 江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4, 31(1): 88-92. |
[13] |
李平贵. 建国初期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[J]. 江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3, 30(5): 5-11. |
[14] |
刘建新.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及其启示[J]. 江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2, 29(3): 11-16. |
[15] |
田远芬,卢军. 对后现代主义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[J]. 江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2, 29(3): 82-85. |